首届全运会 奠定新中国体育精神内核
1959年9月13日,一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开幕式,这是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式的大事。
首届全运会共设有田径、体操、游泳、各项球类和航海、航模、跳伞等36个比赛项目,同时还有自行车、击剑、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国际象棋、水上摩托艇等6个表演项目。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的10658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比赛。当时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运动健将们,用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斗志,为新中国带来了青春活力。此外,大会向新中国成立10年来打破世界纪录和获得世界冠军的40多名运动员颁发了体育荣誉奖章。
1965年9月,二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至今为止刷新全国纪录最多的一届全运会,也是新中国成立16年来体育运动成就的大检阅。参加这届全运会的是从全国各地各民族的群众运动员中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其中大部分为年轻运动员。本届全运会上共有24人10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331人469次打破130项全国纪录。
二运会结束后,时隔近10年,三运会举行,地点依然是北京。这是全运会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一届,马术、秋千等列入了表演项目,三运会也是表演项目最多的一届全运会。三运会会徽背景从金色的跑道变成了圆形的体育场,寓意当时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安定团结的愿望。
多地举办 全运会逐步接轨奥运会
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新时期。1979年,四运会开启了全运会火炬传递的先河,同时创造了历届全运会奖牌总数之最。世界级著名运动员郎平、张蓉芳、聂卫平、容志行、栾菊杰、黄玉斌等都是在这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
1983年,五运会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上海举办,开启了这项赛事由不同城市举办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从这届全运会开始按奥运会竞赛项目设项。运动员朱建华在男子跳高项目上刷新世界纪录,而初出茅庐的许海峰也开启了自己的神奇之旅。
1987年11月,六运会在广东举行。本次全运会首次引入了吉祥物的概念,将山羊作为本届全运会的吉祥物。六运会还首次采用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不同的计分方法,重点突出奥运会项目。
七运会时隔6年于1993年在北京和四川两个主赛区举行,首创协办模式,同时,确定之后的全运会均安排在奥运会后1年,以保证在全运会上出人才、亚运会上练人才,进而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1997年,在上海举行的八运会成为奥运战略全面实施的起点。这届全运会只设立了28个大项,除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继续保留以外,其余全部上演“奥运节目”。此外,这届全运会有8万名志愿者参与。